新闻动态

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高质量完成复课开学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2020.06.01

 

在线教学开展十三周以来,学校持续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做好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三保两统筹”的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模式,线上教学平稳、有序、高效开展,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按照《做好我市第三批学生返校复课开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学校已完成返校复课开学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一、教学运行

在线教学第13周,学校共开设线上课程182门,教师219人在线授课,组织线上课堂教学686门次,学生出勤率近100%。在线教学秩序持续平稳,教学任务按照授课计划如期完成。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1.做好返校复课开学教学准备。按照《做好我市第三批学生返校复课开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制定《一、二年级返校复课教学工作安排》、《返校复课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安排》、《返校复课后教学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热应急处置预案》等教学制度文件,组织各门课程按要求落实完成学生学习情况摸查与分析、串讲复习安排、返校复课后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暂不返校学生“一生一策”教学方案制定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衔接,确保学生良好复课体验。

2.严格实施日报制度和教学质量周报告制度。学校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日报告制度和周报告制度,对每日线上教学情况、学生上课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监测与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总结本周教学运行情况、教学组织与实施、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基础上,注重教学典型案例的交流与推广,有效实施线上教学监控与管理。

3.加强线上教研与听课。各教研室积极组织线上集体教研,本周分别开展了关于复课及期末考试安排、复课紧急情况应急措施培训、共同研讨实验内容的集体教研共52次。加强课堂监督,组织深入在线教学课堂,本周共开展学校、系部、教研室及教师层面听课93人次,从反馈结果看,教学井然有序,质量评价良好。

三、典型案例

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教师不断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关注复课开学前,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总结提炼教学典型案例,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案例一:线上、线下教学平稳过渡,口腔医学系教学工作稳定有序

本周18、19级学生开始返校,为做好学生的返校线上、线下教学的组织工作,口腔医学系召开系内会议,对线上、线下教学安排进行讨论和部署,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稳定过渡,衔接紧密。

本周考虑到部分学生在线上授课的时间处于返校路途中,学生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参与教学互动,对此口腔医学系在前期工作准备中,与口腔医院教学办、各任课外聘教师提前沟通,做好预案,调整各门课程的教学互动时间,延长教学互动,外聘老师全程在线为学生答疑,辅教老师参与教学指导,做好学生返校路途的教学组织工作。在本周线上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口腔医学系马菲菲主任对已返校的19级新生进行了开学第一课的授课活动,以“弘扬抗疫精神、普及防疫知识”主题的复学第一课,给大家讲解了“健康课堂”、“健康宿舍”、“健康操场”等环节,逐个演示如何“戴口罩”、“手卫生”,为同学们正确开启集体生活筑牢安全屏障,也为特殊时期维护科学、稳定、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学生返校后,考虑疫情防控因素,部分外聘教师授课的课程仍需要维持两周的线下教学的情况,系内教师利用学生无课时间,开放专业课程实训室,对前期线上实训授课中需要练习、加强、巩固的项目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强化,同时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充分利用返校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指导和强化。对于因疫情防控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持续做好学业辅导和心理帮扶,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针对后期的教学工作,口腔医学系与外聘教师积极配合,在前期教学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教学,补全短板,进一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案例二:以心理测验实训为载体,为返校复课的学生做心理健康普查

(一)概述

心理学教研室根据实践课程的安排,采用线上教学方式,组织2019级护理专业及其各方向、助产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影像设备专业、美容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营养、康复治疗技术等10个专业共1656名学生进行线上心理测验。通过开展线上心理测验的实训活动,借助职教云平台和课程微信群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们能正确使用各类心理量表,同时借助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能测查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生心理自查量表的结果,教师提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预案,共性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活动解决;对于一些特殊问题学生,需要专业教师一对一跟踪解决。且及时上报所在班的导员做好备案,为学生正常返校复课做好心理准备。

(二)具体做法与举措

1.依据心理测验的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根据疫情状态下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及第十三周学生返校复课前可能产生一些不良适应等问题的现状,结合学生们对课程内容和心理体验的需求,筛选合适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把典型心理量表融入实训教学内容当中。既夯实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加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同时完成返校复课前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为返校复课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动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2.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结果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结果,逐一分析学生们知识掌握情况,如是否按照心理测验的实训指导进行测验?是否正确计算得分?是否正确归类?是否正确解读测验的结果?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共性的问题,统一讲解。针对测验结果的特殊数据,教师需要及时点对点处理,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并且及时上报所在班导员备案,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同时,紧密结合5.25心理健康月所开展的特色心理活动,缓解学生们目前出现的不良情绪,为学生们的健康快乐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三)取得效果

本次线上心理测验课程覆盖大一90%的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测验结果及时上交平台,教师第一时间对结果进行动态处理。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掌握了心理测验的选取、施测、计分及结果解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测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一些同学因为大意,出现计算分数出错,解释不当,正常变异常等问题,学生们深刻懂得心理测验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具备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责任和担当的职业精神。针对学生心理自查量表的结果,教师提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预案,共性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活动解决;针对个性问题(特殊问题的学生7名同学,主要是焦虑、睡眠障碍),教师需要点对点沟通,对他们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学生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对心理测验结果的讨论,教师能够清晰客观了解返校复课前学生的整理心理动态,为接下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