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绿色军营 点亮人生 ——母校与入伍学生“信”的交流 心的沟通

2020.06.05

2020年6月的一天,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件来自绿色军营,是2017级入伍学生杨包臣所写,信中回顾了自己难忘的大学生生活和军旅生活,分享了自己在新冠疫情期间用所学知识服务了很多战友,信中满满的对祖国的热爱、对母校和老师感激和对同窗、战友的友爱之情。学校党委陈振锋书记、张彦文校长为这名入伍大学生的信件深深感动,回信一封,表达师生的敬意和母校的慰问。

90后入伍大学生致母校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老师:

大学生活短暂而又漫长,至此我成为药检系的一员已有两年半,入伍也已经八个月了,在母校的培养下我完成了由一名高中生向一名合格的医学生的转变,更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更明白了敢作敢当乐于奉献的道理,树立了人生目标、坚定人生信念、信仰的心。

自高二起,我为自己确立了“感恩帮助过我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一人生价值观起,我心里就像燃起一簇小火花,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也奋发了想通过不同方式磨炼自己,壮大自己的目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7年我有幸收到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校期间的一次爱国教育主题班会中,我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的回信,勉励青年学生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复兴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激励着我心中的报国志,与辅导员和家长商议后决定投笔从戎。

得知我即将踏上军旅生涯的消息,药检医疗技术学工支部商其杰书记邀请我来到办公室,勉励我入伍后继续发扬医学职业精神,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在部队取得佳绩,临行前商书记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19年9月1日是我一生中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我离开校园踏上军旅的第一天,早上走出安静的校园的那一刻,我整理了一下衣装,回望了一眼生活、学习的校园,大步迈出校门,那时我的心里明白,前面的挑战我需要一个人来面对,我也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

在新兵连里我结识了学校18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同期入伍的两名学弟,我们很好的传承了当初校园中“崇德、敬业、强能、善技”的医学生精神,通过积极努力,各自获得了小小的荣誉。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三个拥有的共同身份——天津医专学生的肯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新兵连也渐渐地被战友们熟知。印象最深的是新兵连结束表彰大会,领导为我颁奖时问道:“你是不是医学院那个入伍大学生?”然后我把学校的全称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字正腔圆的回答给了领导,军人荣誉至高无上,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今日我以母亲为荣,明天母亲以我为傲”,我更愿意奖荣誉分享给培养我的母校、老师和昔日帮助我、信任我、支持我的人。

在部队的备勤时间,我总是翻看从学校带来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面提到了“井冈山精神”,在我看来,他是坚定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其他红色基因的基础。以前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有作为的人,有朝一日能成为像老师们一样在医药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前些日子与我的辅导员谈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我认为,我未来理想的实现是离不开信仰的,信仰就是灵魂。小的方面,是为了家人幸福,大的方面,是为医药事业多做贡献,为“中国梦”注入自己的力量。我现在还年轻,更应该懂得“艰苦奋斗”的含义,生活上自律勤奋,持之以恒,坚持信念不动摇,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奉献青春和力量。

我曾经在校园里的一次“励志演讲”中讲到:“我将借助医专这艘巨轮不断前进。”我也确实身体力行的做到了。入伍前集训,我帮助其他班战友处理伤口;新兵连我为大家展示心肺复苏的要领;下连后,为大家讲解“职业病”、“药理”、“病理”等相关问题;帮助战友规划合理时间服用各类药物。我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成为服务战友的本能。

疫情暴发期间,我通过网络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并为大家讲解;平时备勤时也经常翻阅《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不断学习。上次与专业课毛静怡老师聊天时还说道“把药学用药服务带进部队”这一话题,这是一种服务、一种传承,而这一切也是母校所给与我的。

习近平总书记为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疫情期间,我通过药检系学生会公众号的宣传中看到许多已经工作的师哥师姐们奔赴疫区,学弟学妹们拍摄视频为武汉加油,到天津志愿队返津,医疗队赴非洲救助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8级药学班苗文静和影像班斯迪克。斯迪克本应是我的战友,因体检原因未能和我们协同前进,但是他仍然能在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苗文静是学生会的干部,在我印象中她也很热情稳重,兼有护理和药学职业素养,她这次在疫情一线做志愿者,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共鸣的力量,是团结和奉献,我们风雨共行、携手共进、静待花开。

姚明曾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讲到:“我希望大家对自己的老师和母校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户籍可以改变,国籍也可以改变,唯有学籍不会改变。”自入伍起,对学校那份感情随时间的流逝愈加浓烈,时常会想起和大家一起上课和说笑的情形,想到商书记温和的笑脸,想到杨乐老师和马菁菁老师对我的肯定,想到辅导员詹老师在我入伍前交待过的话,眼泪总是不自主落下来。医专的大家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力量,促使着我成才,使我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感恩母校,也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请代我向老师们问好,挺想念大家的。

此致

敬礼

学生

1740药学 杨包臣

天津医专书记校长给90后入伍大学生的一封回信

 

亲爱的杨包臣同学:

来信知悉。从你选择投笔从戎,踏上军旅生涯时,你们的成长时时牵挂着学校老师们的心。从你的来信中,我们感受到了你的成长,你更加懂得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懂得了医学生的奉献和情怀,你们选择把多彩的青春奉献在军营中,把热血和汗水挥洒在艰苦的训练中,你们将个人的从军梦、报国梦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精神。在此,我们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表示敬意。学校你们为荣,你们的学弟学妹们也以你们为傲!

你提到曾在新兵连为大家展示心肺复苏要领,为大家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看到你能把你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服务战友,服务人民,看到你发扬了医学职业精神,传承了咱们医专“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校训,我们甚是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授知识塑造人格培养人才的信心。

你们学习过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曾提到,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梁家河克服了“四大关”,苦干实干,被誉为“好后生”。我们相信,军营生活中艰苦的训练总是必不可少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环境是磨刀石,理念信念是指挥棒,踏实苦干是通行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母校希望你能继续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埋头苦干一心为民的精神,秉承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埋头苦学,扎实苦干,“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母校希望你们将接受的国家培养、社会关怀、部队锻炼、学校教育转换为行动的力量,一腔热血为中华之崛起,满腹经纶写无悔之人生。“人间正道是沧桑”,希望你能继续坚定理念信念,埋头扎实苦干,勇担时代使命。正如你所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今年花胜去年好,明年花更红”。如今母校已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希望你继续努力,继续为你的母校争光。母校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