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上午,“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在云端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荣获高职组“计算机基础”赛项团体一等奖,参赛的11名学生均喜获佳绩,其中4人获个人单项一等奖。

本届大赛共有90多个院校代表队,总计8000多名学生参加,最后进入总决赛的院校代表队有85个学校87个参赛队680名学生。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赛项规则,在决赛现场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系统对竞赛选手进行视频全程监控。我校参赛的11名学生不畏强手、沉着冷静,经过第一轮线上3小时的案例操作分析和报告撰写;第二轮15分钟的线上答辩,阐述项目作答思路,回答评委提问及远程在电脑上演示等,最终脱颖而出。其中陈羲、陈佳森、丁子俊、李雨欣4位同学荣获个人单项一等奖(总共11名),田豆、丘心怡、石丽迎、范昭宜、萧世豪、陈雪菲6位同学荣获二等奖,范欣倩同学荣获三等奖。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工信行指委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教育》杂志社联合发起并主办,已经连续举办九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面向高等院校所有专业领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之一。大赛分为五个竞赛大项(计算机基础赛项、Office 商务应用能力赛项、计算机 专业英文赛项、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赛项、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赛项),包括院校赛、全国总决赛两个竞赛阶段,本科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我校参加的是计算机基础赛项(2019年参加的是医学信息技术赛项,今年不再举办),与计算机专业同台竞争,压力大,综合难度系数高。
相较于以往大赛,本届大赛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备赛时间长,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5月份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延期到11月举办;第二,形式为线上,院校赛与全国总决赛均调整为线上比拼,总决赛全部赛项由11月21-22日两天的线上竞技和11月28日的线上答辩两个环节组成,云端赛场更具实战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第三,内容注重实战,竞赛题目取自实际工作场景的真实数据,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有价值的判断、预测、结论以及成果。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信息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技能向学会运用计算机工作转变;使大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讲道理,从计算思维向数字思维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竞赛准备工作,安排教务处整体统筹和指导,公卫系具体组织和开展。学校于2020年1月启动此项工作,教务处下发通知,面向全校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共有来自卫生信息管理、预防医学、医学营养、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的110名同学进入院校赛名单。2020年9月-10月,大赛组织方依据《大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标准》和ICT国际标准命题,全国各参赛院校统一组织院校赛,我校经过两轮筛选,最终遴选11位同学进入国赛。2020年10-11月,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公卫系陈飞燕、孟繁兴、兰晓霞等老师组成辅导教师团队,开始为期6周的备赛冲刺,解读往届赛项题目,开展专项培训及模拟测试,与同学们一道为冲击国赛做好各项准备。



我校学子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多个单项个人一等奖佳绩,体现了学校对医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的重视,也展现了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将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素养融入到人才培养中,促进医学生更加适应新时代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师生卫生信息素养,促进专业、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双高校”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