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意识,加深同学们对天津的了解,“沙漠胡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辅导员工作室于10月31日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发如合·阿迪力,成员付慧聪、龙耘、刘爽、黄炜等五位辅导员老师带领全体2021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鑫应邀一同参加。
活动的第一站,全体师生到达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发如合·阿迪力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展览,并进行了详细讲解。发如合老师从1840年英侵略军侵犯大沽口开始讲起,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60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多次入侵大沽口,大沽口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但是在侵略者枪炮威逼下,清政府却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直至《辛丑条约》的签定,被迫拆毁了大沽口炮台等等,使同学们充分了解了这段历史。在博物馆参观的结尾,发如合老师鼓励同学们勿忘国耻,努力拼搏,身为医学生要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室内参观结束后,师生们来到五座炮台中仅存的“威”字炮台遗址。炮台边竖立着飘扬的“炮”字旗和清海军的“黄龙旗”,仿佛依旧在诉说着那段屈辱伴随着抗争的历史。通过参观,少数民族同学们受到了极大震撼,纷纷感叹于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强大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活动的第二站,大家来到东疆亲海公园,让很多从未见过大海的同学们亲眼感受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参观时恰逢涨潮,伴随着阵阵海风,海面波涛翻滚,海天一色,在场同学无不被壮阔的海景所震撼,都发自内心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生们在车上简单吃过午餐后,来到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海博馆陈列展览内容围绕“海洋与人类”主题展开,分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态”三大版块,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馆内还融合了多项现代科技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让亿万年前的海洋古生物也栩栩如生的展现在面前,通过参观,大家了解了海洋知识和海洋生物的演变,也了解了中国航运历史,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保护海洋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经过一天的参观和交流,大家收获颇丰,少数民族同学们彼此之间更加熟悉,工作室成员们在工作配合上也更有默契。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热爱党和国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努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